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全固态钠电池中钠丝生长的微结构对其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4-05-22

具有金属阳极(如Li和Na)的全固态电池(ASSB)预计将显示出高能量和功率密度,并克服其液体电解质对应物(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安全限制。ASSBs的关键成分是固体电解质(SE),其与电极材料的界面对细胞的稳定性和动力学至关重要。氧化基固体钠电解质如Na3.4Zr2Si2.4P0.6O12和Na- β″-氧化铝具有对Na金属阳极的稳定性和高离子电导率,它们可能适用于快速充电的固态电池,因此在室温ASSB中的应用上十分有前景。

具有金属阳极(如Li和Na)的全固态电池(ASSB)预计将显示出高能量和功率密度,并克服其液体电解质对应物(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安全限制。ASSBs的关键成分是固体电解质(SE),其与电极材料的界面对细胞的稳定性和动力学至关重要。氧化基固体钠电解质如Na3.4Zr2Si2.4P0.6O12和Na- β″-氧化铝具有对Na金属阳极的稳定性和高离子电导率,它们可能适用于快速充电的固态电池,因此在室温ASSB中的应用上十分有前景。

随着锂金属阳极高能电池的强劲发展趋势,人们对锂丝的生长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氧化物基电解质表现出多晶性质,其中晶界(GBs)是强烈影响锂离子传输和细丝生长的不可忽略的微观结构成分之一。例如,GB普遍具有更高的离子迁移阻力,特定的GB也可有助于锂成核和渗透,GBs也可以沿着GBs提供快速的锂离子传输路径等。然而,这些独特的微观结构特性对Na沉积过程中Na丝生长的影响尚未得到详细的研究。

针对此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 Christian Kübel教授等人基于Na-β″-氧化铝的模型系统,利用安徽泽攸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原位力电透射电镜测量系统结合晶体取向分析来观察TEM内的阴极钠沉积,重点研究微观结构,特别是GB类型和取向,钠丝生长和钠离子输运之间的关系。并辅以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在更大的尺度上分析微观结构特征(如空隙、长丝生长),以建立完整的微观结构模型。观察到钠丝在空隙内和沿晶界生长,导致钠网络形成,可能导致电池失效。本文章以“The Impact of Microstructure on Filament Growth at the Sodium Metal Anode in All-Solid-State Sodium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2322

▲ 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1:原位透射电镜(TEM)观察钠丝形成: 

图1:a)原位电学实验原理图;b-e)加电过程中GB生长(绿色箭头表示)图

为了了解室温下多晶Na- β″-氧化铝的微观结构对Na离子输运和Na丝生长的影响,设置如图1a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加电过程中,由于W尖端的电子在接触区域转移了电荷而发生Na生长。然而,如图1b - e中绿色箭头所示,纤维状钠的生长从GB开始,比W针尖的界面处的生长更快。这一行为表明,Na的沉积受到微观结构的强烈影响,特别是在Na- β″-氧化铝中,GBs是Na丝生长的首选区域。

图2 初始状态与加电后Na的晶体结构及Na含量比较图

如图2所示,研究了Na金属在Na丝形成过程中的分布和晶体结构演变。在加电过程中,如图2c-d和i所示,Na丝出现在G1和G2晶粒之间的GB以及Au(Pt)电极处,并且Na丝处于金属态。在第一次加电后施加反向偏压,导致Na在界面处剥离。如图2e-f所示,在第二次加电时,在相同的GB下观察到更多的Na丝生长,并且相关晶粒(G1和G2)的Na含量一直保持在初始状态。此外,如图2g-h所示,纳米束电子衍射(NBED)观察到G1晶粒在Na丝生长之前和之后的晶体结构和取向相同。这表明Na- β″-氧化铝的局部电场驱动降解并没有诱导Na细丝的生长。Na丝生长是由于Na离子向W尖端迁移和Na离子在Au(Pt)电极以及GB上的还原和沉积。

图3 加电时Na丝生长过程图

如图3a所示,为了确定Na-β″-氧化铝的来源,并探讨微观结构对Na离子迁移和Na丝生长的影响,对存在多晶粒的片层进行了原位偏置TEM测量,并标记GB,用于跟踪原位测量过程中Na细丝的形成。如图3b-e所示,在加电过程中,Na在晶粒外分离,并形成小的丝状种子。Na长丝P4的生长始于G11和G16晶粒之间的GB。进一步加电,如图3e、f所示,在G11和G16之间沿GB出现了更多的细丝种子,直至大部分被覆盖。这表明Na离子被GB从G11阻滞到G16。最后,如图3f中的P5和P6所示,在G11和G15之间的GB处也出现了Na细丝。

表明只有在G11和G16之间的GB处通过Na丝与Au(Pt)层建立足够的电接触后才开始生长。并且,当长丝形成达到G11、G15和G16的三界时,主要在GB G11/G15处观察到长丝的生长,仅在GB G15/G16处观察到少量长丝(图3f中的P7)。这表明在GB G11/G15中,Na离子被阻碍和还原的数量比在GB G15/G16中要多,说明不同的GB对Na长丝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如图3g所示,FIB去除样品表面生长的Na丝后,沿整个G11/G16 GB存在明显的裂纹,这表明Na细丝也在GB内生长。这将降低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

2:微观结构对Na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图4 Na-β″-氧化铝的微观结构与Na丝位置的关系图

图4a显示了晶体取向和GB分类在内的晶体学信息,图4b显示了每个单个颗粒的Na- β″-氧化铝原子结构取向的简化模型,用来评估导致Na离子输运和Na丝形成局部差异的因素。发现:

1:较高的Na离子导电方向对准Au(Pt)电极,如颗粒G1, G11和G16。

2:在外加电场作用下,Na离子向电极迁移并在界面处聚集,在靠近电极界面的地方发现钠的初始生长。

3:钠丝的不均匀生长可能归因于颗粒中的缺陷,电子被困在缺陷处有助于Na离子的还原和Na细丝的生长。此外在片层的下部没有足够的Na离子传输。

4:Na离子迁移的电阻率取决于相邻晶粒之间的晶体学关系(高角度GB(HAGBs)中可能存在的(001)面Al-O尖晶石阻碍Na离子像面外迁移)。

图5外电场下相邻晶粒的取向与Na离子输运方向的关系示意图

为了分析微观结构对Na离子输运和Na丝生长的影响,如图5所示,将Na离子导电平面之间的取向关系分为3种主要类型:平行(I型)、垂直(II型)和倾斜(III型),并根据GB与导电平面方向的夹角进一步细分,最后根据外电场方向区分了它们的方向。

I型的GBs:相邻晶粒Na离子传导平面平行,并且在电场中离子迁移对齐。类型I a:平面平行于GB并断开;类型I b:平面在GB上对齐并连接。相邻颗粒之间的离子传递路径共享相同的方向,根据电场方向的不同,它们要么不参与离子迁移,要么只在GB处造成有限的结构扭曲障碍。

Ⅱ型的GBs:II型a:垂直Na离子传导平面的相邻晶粒,会出现相对较弱的阻断效应。II型b:沿GB排列的密集Al-O尖晶石层,GB会阻止Na离子在GB上的迁移。这种对离子迁移的阻断将独立于左晶粒的取向发生,导致Na离子在这种类型的GB中积累,并最终限制进一步向GB的运输。并且电场方向和Na离子平面取向之间具有关键相互作用。

III型的GBs:在相邻晶粒中具有Na离子平面倾斜取向关系的GBs。在这种情况下,Na离子的输运行为主要取决于与外电场的相对取向。

3:Na-𝜷″-氧化铝中影响Na离子输运的微观结构模拟: 

图6 原位瞬变电磁法装置电流密度分布的计算建模图

如图6所示的模拟结果表明,体系在不同晶粒的情况下,即使在相邻晶粒之间,计算得到的电流密度分布也很明显。这清楚地说明了Na-β″-氧化铝的微观结构和各向异性Na离子输运对材料局部电流密度的重要性。

由于Na离子输运路径存在较大的取向错位,如图7c、d所示,G11/G16、G10/G15、G9/G13和G9/G14晶粒之间存在明显的电流密度差异,这表明这些GB阻碍了Na离子的迁移。然而,只有在G11/G16上观察到Na丝的生长,而在电流差异较大的其他三个GB上没有观察到。这可能是由于它们不同的电子性质,它们到电极的距离,以及成核必须克服的激活势垒。

此外,在原位偏置后期,在G11/G15处观察到明显的Na细丝形成,而在GB G15/G16处只有有限的细丝形成。这与这两个GB的模拟电流密度是一致的。

4:循环Na-𝜷″-氧化铝的解剖表征:

图7 Na│Na- β″-氧化铝│Na电池循环110次后ToF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图和相关扫描电镜(SEM)图

为了研究本体Na-β″-氧化铝的循环行为,组装了对称的Na│Na-β″-氧化铝│Na电池来表征电化学循环老化过程。如图7所示,循环Na - β″-氧化铝存在明显的Na析出。并发现Na的析出主要分布在三种形态特征上: 填充在Na- β″-氧化铝的空隙中的不规则微米级Na颗粒,微米级Na颗粒与锯齿状线状Na丝的连接,以及沿GBs方向的线状Na丝。并且Na丝由电解质内部的GB开始生长。

5:钠丝网络沿内Na-𝜷″-氧化铝边界:

图8 基于Na-β″-氧化铝微观结构的Na丝网络形成图

如图8所示,基于原位偏置实验结果,结合模拟和事后分析,Na-β″-氧化铝电解液中Na丝生长是一种关键现象,其生长强烈依赖于局部微观结构。并且在钠循环沉积过程中,会在Na-β″-氧化铝中形成Na丝网络(图9b),从而导致电池失效。

本文通过原位加电实验,研究了室温下Na-β″-氧化铝│Au(Pt)多层体系中Na的迁移和沉积。Na沉积不仅发生在Na- β″-氧化铝和Au(Pt)之间的界面上,而且发生在Na- β″-氧化铝“体”中选定的GB上。钠丝的生长主要沿着与Au(Pt)电极连接的GBs开始。从一个GB Na细丝形成渗透到邻近的GB。此外,在TEM样品中生长出Na丝。这表明Na丝的生长既可以从SE与负极界面处的GBs开始,也可以从SE内部开始。此外,由于Na金属在GB和Au(Pt)电极之间的三重边界处积累,Na离子沿某些GB的扩散增强。总的来说,根据局部微观结构的不同,Na-β″-氧化铝中的各向异性传输导致循环Na沉积过程中沿GB和空隙形成Na丝网络,从而导致电池失效。并且根据晶体取向分析等结果来看,优化氧化物基SE的性能都应该考虑到包括GB类型和取向在内的微观结构。高度织构的SE及其Na离子导电面沿外电场取向,将显著提高离子的整体电导率,减少阻碍Na离子传输的GB的存在,从而有望防止Na丝的形成。

安徽泽攸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本土的精密仪器公司,是原位电子显微镜表征解决方案的一流供应商,推出的PicoFemto系列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解决方案,陆续为国内外用户的重磅研究成果提供了技术支持。下图为本研究成果中用到的原位透射电镜样品杆的渲染图: